• 主页 > 知识问答
  • 因运动 18世纪北美殖民地新教复兴运动:宗教自由与个人重生的历史回顾

    编辑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的新教复兴运动是一场争取宗教自由和宗教复兴的运动。发起人是在北美传教的荷兰归正会牧师弗林惠森。该运动利用复兴讲道来唤起信徒的宗教情绪,并把矛头指向官方教会(南方的圣公会和新英格兰的公理会)。

    该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爱德华兹和怀特菲尔德都强调宗教感情和个人对上帝的热爱,极大地促进了宗教生活的自由化、个性化和民主化。由于该运动强调个人悔改和重生,提倡严格的道德和敬虔的生活,因此被认为是17世纪至18世纪初德国虔信派和英国福音复兴主义的北美回响。

    原点广播

    编辑

    因运动_运动手表_运动减肥

    1726年至1760年北美殖民地的新教复兴运动。其特点是强调基督徒个人生活的改变,即所谓的“重生”,提倡严格的道德和虔诚。它被认为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德国敬虔主义和英国福音派复兴运动在北美的反应。由于它主要发生在改革宗教派中,因此可以视为英国福音派在美国的发展。创始人是荷兰归正会牧师弗里·林惠森。他本着清教徒的精神,从1726年开始在北美新泽西州传教,通过复兴运动,宣扬悔改与重生,信仰基督,唤起信徒的宗教情感。继长老会牧师秦能特之后,他非常重视培养和教育年轻牧师,并于1736年创办了木屋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的前身之一)。

    宗教复兴广播

    编辑

    1830年代中期,这一运动发展到新英格兰和南方,形成“宗教复兴”热潮。

    运动领袖、公理会牧师希特勒是新英格兰神学院的创始人。他提倡因信称义和原罪,反对J.阿民念的自由意志理论。他宣称“神的救恩将临到每一个人”。 ,强调个人的重生和救赎,主张教会应该纯粹由重生和成圣的圣徒,即选民组成,应该建立“人民的教会”。基督徒的最高美德是爱上帝。他认为情感在宗教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他反对滥用情感。

    他对美国新教神学思想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运动手表_因运动_运动减肥

    英国圣公会牧师怀特菲尔德也对大觉醒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1735年,他参加了英国卫斯理福音复兴运动。 1739年至1741年,他在北美传教。他沿着大西洋沿岸从新英格兰到佐治亚州布道18000次,引起极大轰动。他七次赴美国传教,最后病逝于美国。

    大觉醒运动利用复兴传教方式煽动宗教情绪和巡回传教,加剧了堂区制度的解体和教会的分裂。例如,公理会分裂为“旧光”(坚持传统观点)和“新光”(复兴观点)。两个派系。

    大觉醒运动冲击了传统的教会组织观念和教会职能,因而遭到传统教会的反对。大觉醒带来了更广泛的宗教自由和宗教生活的民主化,也对随后的美国革命起到了催化作用。 1790年代新英格兰也有过所谓的第二次大觉醒,但热情不高,影响不大。 [1]

    重点播报

    编辑

    “大觉醒运动”的要点可概括为:

    1、建立民主独立的教会,由信徒投票选举神职人员;

    第二,反对官方教会繁琐的仪式和教义;

    第三,突出人的理性,“神使人有理性,神希望人用这种理性来追求真理”;

    第四,突出人为万物之灵长的地位;

    5、强调宗教宽容;

    6.强调宗教信仰自由;

    运动减肥_运动手表_因运动

    7. 不分种族,人人都能平等得救。

    政治和社会影响广播

    编辑

    首先,它强调所有信徒都可以得救。因此,被视为“异端”的圣公会、贵格会和浸信会(再洗礼派)的成员人数大幅增加,为政教分离铺平了道路。安利根教派、公理教派等教廷代表纷纷谢绝。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削弱了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祖国的感情和尊重。

    二是扩大宗教信仰自由。在大觉醒之前,只有罗德岛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确认宗教自由。此后,1689年《宽容法案》颁布后,北美殖民地人民比英国人民享有更多的宗教自由。宗教宽容有利于政治上民主思想的解放。

    第三,推动了北美殖民地的民主进程。大觉醒期间,种族不宽容有所缓解。每个人都有原罪,但都可以得救——这意味着包括戴门特在内的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所以奴隶制是违背上帝意愿的。普通信徒在宗教事务上有更大的发言权,包括选举神职人员。

    4、“大觉醒运动”初期,虽然有部分信徒攻击牧师,烧毁牧师房屋,有反文化倾向,但后期,为了弘扬宗教复兴精神,不少宗教院校长老会、新西泽学院等相继成立。

    第五,沟通和加强了北美殖民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消除了障碍,从思想上促进了北美随后的统一和美国种族精神的形成。

    第六,北美成为宗教“罪恶之地”,吸引了大量在欧洲受压迫的异教徒,特别是对西部边疆的殖民化,加速了殖民地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数千人参与了这场运动,猛烈冲击了殖民地的官方教会。群众在运动中提高了觉悟,接受了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民主意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jspt.com/html/tiyuwenda/9434.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